孩子常常說話不算話,明明上一秒才答應變乖,下一秒就拋諸腦後?為什麼孩子出口的承諾自己做不到,還怪大人限制他們太多?爸媽應該如何陪伴孩子走過這段學習承諾的歷程,心理師提供7原則給爸媽。

    孩子反悔常令人氣結,當初一副信誓旦旦要變乖,沒多久就全盤推翻,還怪你限制他太多。

特別是那些渴望大人認同的孩子,被大人稱讚或心情好時,都有遠大的目標。認為自己一定做得到,認為從今以後自己會表現很好,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。但誘惑來的時候又把持不住,只想要大人立刻滿足他,給他手機、給他錢,什麼目標、成長,此刻他都拋在腦後。

如果孩子常上演這種戲碼,變成是大人要開始認清:孩子目前就是需要走這段歷程,或許別的孩子已經能遵守承諾、照著計劃走,但這個孩子就是沒辦法做到,才會反反覆覆。對他生氣、失望也沒用,我們得陪他熬過這段路,他才會成長。

因為孩子出口的承諾,如果沒有做到的一天,他將永遠學不會承諾的意義是什麼,並且落入盧大人、責怪大人的循環裡。

 

我們的重點要放在:孩子能否越來越認識自己的能力?對自己和外在環境能一點一滴增進合理的信心?反反覆覆的過程,是讓孩子逐漸認清自己能忍受多少挫折、能延宕滿足多久,漸漸地能訂出自己做得到的目標(孩子也想做得到,只是耐力太短)

過往大人的否定、失望、謾罵,孩子從中學習到的不是理性,反而是耍賴和偏激。為了不讓大人再次白挨過程裡的折騰,保持穩定、平靜、肯定的態度會是產生改變的關鍵(孩子可以時常反悔,代表大人盧一盧就可能退讓。可參考《如何搞定「盧不停」的小孩?成為比他內心還篤定的大人》一文)。

孩子每次的忍不住、棄守,都在告訴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。所以,不要讓孩子太快放棄,也不要不給孩子修正約定的機會。

很快就允許孩子反悔,他的「能力紀錄」就只會停在低階(例如:撐三天不賴床就放棄,紀錄就停留在三天。孩子下次又想放棄時就會想起自己只有這般能耐,內在就會認定自己永遠做不到而不願再多堅持一點。

 

以下是讓孩子減少反悔、學習承諾的原則:

1.軟硬兼施,讓他再撐一下

倘若我們軟(口頭鼓勵)硬(拒絕立即滿足他的需求)兼施,讓他多撐一兩天才放棄,他的「能力紀錄」就可以往上推升。下次鼓勵他繼續堅持,就更有所本,而且延宕滿足的能力也會增進。

切勿對此物質鼓勵,此舉等於你又另外開了別的「戰場」讓他盧你、讓他模糊原本的承諾。本來目標就是孩子自己訂的,物質獎勵反而損害了孩子對自己承諾的自信,孩子會把撐下去歸因於有東西拿,而不是認為自己能做到,之後沒有獎勵就會不想再撐。

 

2.即使只多撐一天,也給予肯定

肯定他的努力和決心:「雖然很辛苦,你還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做到了,你很棒!」。不要說:「你明明就做得到嘛」、「才做到幾天而已」,孩子會滴咕:「還不是你逼的」。類似的語帶嘲諷,反而讓他忽略了這次自己有下努力。

3.再撐多久,要看孩子的能力和狀況

年紀小的或定性很糟的,多撐兩天就好,定性好一點的可以再撐一星期,一旦孩子看起來真的要大抓狂了,就不用再撐。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搞到他崩潰,因為孩子放棄的那一刻,親子的氣氛如果太糟糕,未來恐怕是會更加逃避。

4.反悔之後,要和他討論修正約定

孩子選擇反悔,當下目光可能專注在他想滿足的事物上(例如:存不了幾天錢就想買零食),心情還在焦躁不爽(因為剛剛正跟你盧他想反悔)。除了給予上述提到的肯定,還要等他先滿足部分需求後,心情才會恢復到平靜,注意力也才能回到理性討論上。

接下來,我們再跟他討論他想怎麼修正原本的約定,以及這次的經驗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可以怎麼被安排進來(例如:幾天可以花多少錢在零食上,剩下的存起來,而不是一開始雄心壯志要全部儲蓄)。目的是讓孩子有更高的機率達成自己訂下的約定,行為還能一次比一次更進步。

5.大人要在孩子做約定時給予協助

約定沒有執行到最後,意味著目標需要被修正。沒有討論,大人就直接沿用舊目標重來一遍,孩子會沒機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並學習規劃自己的需求。而目標訂得太高或太低都不好,大人可以協助從旁評估,拋出一些建議,刺激孩子思考,但不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。理想的目標修正,先從大人肯定孩子上次做到的部分(撐了三天)為基礎,再加上一些新的期待(「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撐過五天」)。

6.覺察自己的情緒是否跟牴觸信念有關

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反悔作為,有很大的情緒反應,我們要先覺察這是不是牴觸了自己根本的信念框架。像是:不能接受「不守信」、「說話不算話」、「說謊」、「半途而廢」、「不夠努力」。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反悔做了這些詮釋解讀,我們很可能就做不好穩定陪伴的角色。孩子的情緒就會跟大人一起擺盪攪和,關係更為決裂,遑論能共同成長了。

7.至少出於部分自願,才算承諾

孩子的承諾是否出於部分自願?如果是大人單方面強迫孩子承諾,而沒有考量一點他的意見和需求,孩子只是迫於權威不能對你說「不」,自然就談不上他內心真的有對你承諾。不如,直接以規範訂之,不必再執著於孩子是否「反悔」,反而可以減少自己教養上的複雜情緒。

承諾的意願,來自於對自己有所期待。承諾的實踐,來自於誠實地認識自己。當孩子能穩定地信任自己,諾言自然就沒有時時反悔的必要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 林維信(諮商心理師)

人氣162

新竹市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電話:(03)-5355006 傳真:03-5355022  地址:新竹市武陵路250巷11號
服務時間:上午8:00-17:00 <中午12:00-13:00休息> 主管機關: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/新竹市政府社會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