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兒能聽懂大人的話嗎?蒙特梭利大師王川華教父母這樣溝通
許多研究實證,從小多對孩子說話、多跟孩子互動,將有助於形塑孩子人格特質、提升語言表達及學習能力。踏入幼教領域已有30餘年、現為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的王川華老師,和《親子天下》分享她的經驗,告訴家長如何和寶寶說話,對成長發展最有幫助。 語言對寶寶的成長來說,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,因為語言具有溝通、形塑意識與意識的功能。溝通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人類透過溝通來表達自我、理解世界,並能將一件具象的事物轉換為抽象的思維,又能將一個抽象的概念,以具象的方式來表達,因此我們可以說語言是一種抽象與具象間的連結,透過連結,進而產生意義。 從上述幾點,我們便可以理解語言的重要性,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父母,要多跟寶寶說話的原因,因為說話的過程,就是透過語言幫助寶寶連結他所看見的事物,進而對他產生意義。 0~2個月:語言先於動作,有助認知連結 因此,從零歲開始,主要照顧者一定要不斷的跟寶寶說話,累積寶寶對聲音、對外在世界的認識,如此一來,他才能夠慢慢地去吸收父母的語言,可以記住特定語言配上特定動作時,產生的意義是什麼,長期下來,就變成他的生活經驗,日後他會不斷的在日常中去實踐這些經驗,並透過經驗來解決問題。
說的內容也相當重要,因此我通常會建議父母,在不同的成長階段,說適合寶寶吸收的語言。在0到2個月的階段,父母可以多用溫暖的語調來和寶寶說話,建立寶寶對語言的熟悉感,例如輕聲對寶寶說:「現在我們要來喝奶哦~」,並盡量少說:「不要、不行、不可以」等等的話。 但是父母要謹記,所有的語言一定要早於動作,如此一來,寶寶才可以連結聲音與動作。為什麼呢?因為寶寶從剛出生的那一刻起,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離開媽媽的子宮,他還是一個全然自我、不知有他者的狀態,因此在這個階段,主要照顧者在做任何照顧動作之前,都需要加上語言,用聲音來讓寶寶知道自己與世界的連結,不然,會對寶寶造成驚嚇與未知,不理解自己的身上發生了什麼事。 父母可以仔細觀察,長期對著寶寶說話,寶寶在聽見某些話時,便能慢慢自主產生動作,舉例來說,當寶寶聽見要抱他喝奶時,他的肩膀會有點抬起來,他開始有了意識與知覺,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。不僅如此,語言也能讓寶寶認識他周遭的環境,所以他的世界會愈來愈大,能慢慢理解別人在跟他說什麼。 但我要強調一點,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,請盡量少用手機,除了螢幕容易對寶寶視覺產生刺激外,也會讓寶寶誤以為滑手機是需要的語言之一。寶寶這時候只會吸收,而不會判斷,所以父母一定要專注在互動的情境中,不要讓手機干擾整個過程。 3~6個月:陪伴寶寶自由探索
到寶寶3個月到6個月大之後,可以開始慢慢轉成比較精確性的語言,並且準備好一個四周都可以讓寶寶抓東西的環境,每當他抓到一個物品,就可以告訴寶寶這個物品的名稱、特質、顏色等等。 這階段的寶寶,也會開始想要咬東西,所以父母盡量準備一個能咬、能吃的環境,對寶寶來說,那是他在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之一,父母要做的,便是準備好環境,並在過程中一一給予語言,幫助孩子連結聲音和圖像間的關係。舉例來說,我會準備動物或花朵的圖片、家人的照片,在寶寶抓玩的過程中,告訴他那是什麼,這便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。 而父母在過程中只要記得,在陪伴寶寶的那段時間裡,不要預期寶寶能照你希望的方式,乖乖坐著聽你說,而是要全程以他為主,陪他去探索環境,按寶寶的腳步,一步步去認識世界。(賓靜蓀、黃怡菁採訪整理)
本文摘自《
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》
作者:王川華

人氣249

新竹市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電話:(03)-5355006 傳真:03-5355022  地址:新竹市武陵路250巷11號
服務時間:上午8:00-17:00 <中午12:00-13:00休息> 主管機關: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/新竹市政府社會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