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小孩有同理心  大人先同理他

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替他人著想、體貼懂事、具有同理心的人,但是同理心並非天生的,也很難用「教」的或用「說」的,必須透過後天的模仿與學習才會發展

在親子餐廳的遊戲區內,聽到家長正高聲斥責一位五歲大的小男孩:「為什麼要打人! 如果是人家打你,你會高興嗎? 你喜歡人家這樣對你嗎? 要不要我也揍你一拳試試看?」原來,小男孩和另一位小弟弟搶輸了玩具,氣不過便動了手。只見小男孩哭哭哭啼啼的說:「我也很想玩,是我先看到的!」而他的父母則語氣更是嚴厲的說:「你怎麼那麼自私,怎麼都不會考慮到別人!」

試問: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導孩子同理心嗎?

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位替他人著想、體貼懂事、具有同理心的人,最好還要能同理大人的辛勞,不要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。但是,同理心並非與生俱來,也不會自動發生,必須透過後天的模仿與學習才會發展;關鍵在於家長提供什麼樣的學習環境,以及選擇用什麼方式與孩子互動,畢竟「沒有被同理過的孩子,不可能會同理他人」。

被愛的孩子更能同理別人

所謂同理心,指的是一種情感上的感同身受,也是建基於一定的認知發展基礎後,才會具備的能力。因此,當大人在要求孩子有能力同理別人時,必須先理解認知能力發展,才不會造成錯誤期待。原力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師吳孟潔指出,同理心的基礎能力包括:要能和別人互動,察覺他人的存在。認知上要能「觀點取替」:「我不是你,但可以想像,如果我是你,會有怎樣的想法與行動。」除此之外,也要有基本的情緒辨識能力,明白一個事件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與感覺,先理解自己的情緒,才能理解他人。

沛智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也解釋,同理心的養成從情感層面來說,和大人的情感連結息息相關,被愛夠多的孩子,長大後自然更願意付出愛與關懷。另外,從認知層面來看,指的是一種「心智解讀」能力,四歲前,孩子處於「自我中心」階段,幾乎只在乎自己的感受,不容易以他人的立場看事情,但可以慢慢去學習如何解讀別人的行動、需求和動機;五歲心智解讀能力正式發展,同理心才開始萌芽。

換句話說,蔡百祥認為,四歲前培養孩子同理心最好的方式,就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,多增加親密的相處時光,採取溫和且堅定的教養方式。隨著孩子認知能力逐漸發展,約三歲半後,在生活中多詢問孩子的感受,增加情緒素養;同時練習換位思考,尤其在孩子遇到衝突事件後,不妨帶著他進行事後的討論:「如果再來一次,你想想可以如何做,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?」

同理心很難教,需要示範

「同理心很難用『教』的或用『說』的,但可以用『示範』的。」親職專家「大樹老師」趙崇甫表示,大人願意先放下批評,先站在孩子立場去猜測孩子可能的想法與感受,就是幫助他建立同理心的第一步。

例如,當孩子和別人因為搶玩具發生爭執時,不妨單純從客觀的描述事件本身開始:「你先看到這個玩具,很想玩,但他一下子就把玩具拿走了,所以你好生氣,就忍不住打了他。」而非一句話:「你為什麼要打人?」就把孩子的行為打個大叉叉。

接著試著幫孩子整理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,帶他看見行為的後果:「你有沒有發現後來發生什麼事情?」「你打了他,現在還有辦法繼續玩嗎?」「如果兩個人都要玩到,下次還可以怎麼做呢?」

就算猜錯孩子的想法也沒有關係,大樹老師分享,孩子會知道你在關注他,而不是只在意行為的對錯,經常進行這樣的猜測,不只你會愈來愈了解孩子的想法,他也會吸收你的語言,去猜測別人在想些什麼,這就是同理心的學習。

吳孟潔也提醒,當孩子還處在當下的情緒時,可能無法理性思考,家長不需要急著要求孩子進入對方的位置設想,不妨先讓他想想:「同樣的情境放在自己身上會如何?」家長也不能只顧著同理孩子的情緒,還要提供解決或替代方案,增加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因此,下次在教導孩子要有同理心時,無論如何請記得 :「唯有被同理夠多的孩子,才可能發展出同理他人的能力。」

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

作者:邱紹雯

孩子壞脾氣、愛生氣有解?5步驟有系統性引導孩子安頓情緒

情緒問題不管在孩子哪一個成長階段,都是家長教養路上的難題之一,通常家長比較常看見孩子在顯性上的認知發展,但卻容易忽略了社會情感上的發展。身為家長的我們要如何接得著孩子的情緒、好好引導,SEL社會情緒學習就會是一個好的練習

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階段性的情緒需求,像是小小孩會哭鬧,幼稚園開始會鬧脾氣、害怕輸的感覺,到了青少年時期因荷爾蒙等原因,讓孩子情緒比較容易激動,都是家長的教養大難題。孩子常見的情緒問題,像是吃早餐拖延、要爸媽幫忙穿鞋、到了學校門口不進去,當家長仔細觀察這些情緒,會發現其實其來有自。

在SEL社會情緒學習中有五大內涵,其中一項就是「自我覺察」,當孩子早上因為要穿哪雙襪子而花了大半時間時,家長可以試著對孩子說:「你是不是覺得捨不得,想再跟媽媽多相處一下?」

學齡前的孩子不一定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,但可以試著發現卡住孩子情緒的關鍵為何,提早想好對策。

家長並非學了SEL社會情緒學習這套方法,就能幫助孩子在情緒爆炸時刻很快地恢復。SEL社會情緒學習包含許多概念,情緒教育、EQ、自我管理等,但這些都是要在孩子心平氣和的日常練習做起,慢慢帶領孩子認識、調節自己的情緒。對孩子來說,剛開始辨識情緒是有些挑戰的,家長可以帶著孩子認識、命名情緒,大一點6-7歲的孩子,可以開始進行調節情緒的練習,發現自己的情緒地雷。

SEL社會情緒與最被大眾熟知的EQ,有何不同?

EQ情緒智商是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・高曼(Daniel Goleman)在1990年代提出的概念,隨即引起全球熱議,在此之前社會主要看重的是IQ智能商數。而SEL社會情緒學習則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CASEL提出,涵蓋五大核心概念:自我覺察、自我管理、社會覺察、人際技巧和負責任的決策。簡單來說SEL是一套教學方法,重視如何營造一個同理、尊重、關懷和愛的環境,除了EQ強調的情商與情緒外,也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以及達成個人的目標。

舉例來說,以孩子完成作業為例,有的孩子喜歡一鼓作氣完成,有的喜歡寫一段休息一會,當孩子夠了解自己,就能夠發展適合自己的策略,去達成這個預設目標,這就是SEL五大內涵裡的「自我管理」,這在未來升學、工作都是相當重要的必備能力。

SEL的學習其實就是將較為抽象的非認知能力,與邁向成就上的實際能力結合起來。

SEL近幾年備受討論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與全球疫情有關,而網際網絡的發達也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人,並加速獲取知識的速度,孩子累積的壓力也相對大。身為大人的我們可能已經有一些定見,但孩子可能還沒具備好好覺察自己的能力,這時候SEL就是透過深度自我覺察,幫助孩子找到天賦,也是讓孩子未來做決定時可以不那麼迷惘。

如何在家裡帶著孩子練習SEL呢?
親子天下十二月號中介紹了五個分齡的學習方法。

自我覺察:以學齡孩子來說,聊天就是很好練習自我覺察的方法。學齡孩子比起學齡前,與家長的相處時間相對較少,家長可以試著扮演引導者的角色,幫助孩子發現、排解當天的情緒狀況。

自我管理:而自我管理則是讓孩子安排自己的日程,現在很多孩子都會上安親班、才藝班,這時家長就可以帶孩子練習做決定,階段性放權。另外,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,其實也是自我管理很重要的一環。

社會覺察:指的就是同理心的養成,通常孩子到5-6歲時會開始有「分享」的概念,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分享、同理他人的情緒。親子天下十二月號訪談心理師也提到,社會覺察在華人社會裡被落實得太徹底了,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小時候灌輸以和為貴的觀念,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無形之中也會造成孩子的壓力,如果又少了自我覺察的建立,孩子就很容易覺得不快樂。

人際技巧:學齡前到學齡的孩子都很適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,引導孩子重新思考在該情境下如何應對。到了國中青少年階段,家長就需要站在顧問的角色,可以給孩子建議,但需要把決定權交給孩子。

負責任的決定:試想以下情境,孩子因為想和好朋友讀同所學校,選擇了一所離家非常遠的學校,家長可能會說:「好啦那我每天載你上學」,可是萬一家長哪天沒空載孩子上學,孩子反倒回頭怪家長說:「都是你沒載我害我遲到」,心理師建議,當孩子做出一項決定時,家長需要先讓孩子自己試著想解決辦法,而不是硬把孩子全部的責任都扛在身上。

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,每天都會產生多種情緒,每天練習說出三種情緒,其實就是很好的自我覺察,覺察情緒之後才能知道如何消化與調節情緒。

精算媽咪的家計簿

媽媽們專屬的家計簿,以家庭財務、自我成長與斜槓創業與家庭溝通等三個重要的影響家庭課題,讓媽咪們在家庭和自我間找到安全感與幸福感!透過理財擺脫現狀,不再為錢煩惱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作者:精算媽咪珊迪兔

第一頁 上一頁  1   2 下一頁 最後頁
新竹市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電話:(03)-5355006 傳真:03-5355022  地址:新竹市武陵路250巷11號
服務時間:上午8:00-17:00 <中午12:00-13:00休息> 主管機關: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/新竹市政府社會處